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
“全部的的課程包括全部的生活,
一切課程都是生活,
一切生活都是課程”。
這就要求幼教老師在生活中,
尋找教育契機,
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
用行為去探索。
京華合木幼兒園的老師,
從“生活即課程”出發,
在四月的課題制課程中,
設置了有關風箏的內容。
第四周的第3天,
課程主題為:讓風箏飛起來,
趕緊一起來看看,
課堂上發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吧。
大團體:風箏的組成及制作方法
為什么風箏可以飛上天?
那么多種類的風箏,都有什么特點?
風箏是怎么做出來的呢?
帶著這些疑問,
老師給孩子們上了一堂課。
先來看看那些五花八門的風箏吧,
它們雖然形狀各異,
但卻都能飛上天,
小朋友們知道風箏由哪幾部分構成嗎?
孩子們舉起小手,踴躍發言,
每一個回答都讓老師很驚喜。
老師又準備了一些風箏圖片,
讓小朋友分別說出它們的共同點與區別,
在這個過程中,
孩子們對風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早就想躍躍欲試,動手制作了。
別著急呀!
先來看看具體的制作方法吧。
通過視頻學習一遍之后,
老師又親自示范操作了一下。
孩子們認認真真的聽著,
生怕錯過每一個細節。
小團體:分組制作風箏啦
小小的風箏制作起來并不簡單,
小朋友們兩兩一組,
領取了制作風箏的資料包。
先來找到準確的交叉點,
把骨架固定好吧。
小朋友操作時有些吃力也沒關系,
老師在旁邊隨時給需要幫助的小朋友,
提供支持。
每組拿到的風箏蒙面都不一樣,
有的是灰太狼,
有的是阿貍、憤怒的小鳥。
為了讓風箏更生動,
孩子們開始了“創作”,
給圖案繪色的過程他們很喜歡。
不一會兒,
五顏六色的風箏蒙面就出現了。
接下來,就要把骨架與蒙面結合起來啦。
貼上雙面膠的骨架,
按照對角線固定在蒙面的背面,
壓緊壓實,風箏雛形就出現啦。
別忘了還有風箏尾巴呢。
長長的尾巴該是什么顏色呢?
小朋友發揮想象力,
做了更加新穎的裝飾。
骨架太長怎么辦?
老師幫忙把多余的部分裁掉,
小朋友自己用砂紙打磨一下吧。
提線和放飛線的固定,
很多小朋友都掌握不了方法,
老師一個個指導,
幫助孩子們完成風箏制作。
孩子們制作好的風箏究竟是什么樣的呢?
有的清新可愛,
有的天馬行空,
每一個都是孩子們優秀的作品。
趁著春風和煦,
孩子們帶著自己的風箏,
出門玩耍吧。
此次《讓風箏飛起來》的主題課程,
讓孩子們了解了風箏的構成,
掌握了簡單的制作方法,
感受制作風箏的樂趣。
在制作風箏的過程中,
老師熟練的給予孩子鷹架支持,
讓他們擁有主動權,
可以自主探索和學習知識,
掌握相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