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游戲的需求是兒童的另一個共性。游戲是兒童認識和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更重要的是,游戲對兒童的全面發展十分必要。DAP教育強調“游戲是發展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促進兒童語言、認知和社交能力發展的重要工具”。在游戲中,兒童在實踐技能的同時也促進了技能的掌握; 在思維能力得到發展的同時也使認知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游戲涉及語言并鼓勵語言的新用法; 涉及體育活動; 游戲也有助于幼兒創造力的發揮。游戲過程通常也是兒童的社交過程。除此之外,游戲還幫助兒童吸取生活經驗。游戲絕不是兒童無謂的追求,而是兒童健康發展所必需的一件大事。游戲是兒童開始認識世界的方式。
游戲階段
多年來兒童教育專家一直對游戲很感興趣。對幼兒的社會性游戲進行了分類。
無所事事的行為 | 兒童在教室里來回走動,觀察別人做游戲,但不參與其中。 |
單獨游戲 | 兒童獨自玩耍,不與周圍的兒童交流。所有年齡段的兒童都玩這種游戲,只不過年齡稍大一些的兒童的單獨游戲內容更復雜些。 |
旁觀者游戲 | 常見于2 歲幼童,他們只是站在旁邊看著別人玩,而不參與其中。 |
平行游戲 | 兒童以同樣的方式玩相似的材料或玩具,但是彼此之間不交流。 |
聯合游戲
| 兒童相互交流,甚至分享某些材料,但是并不從事同一種活動。隨著兒童逐漸長大,這種游戲也越來越多。 |
合作游戲
| 常見于年齡稍大的學齡兒童,這是最具社會性的游戲,多個兒童共同參與一個活動。 |
基于兒童不斷提高的認知能力,通過衡量兒童使用游戲材料的方式提出了游戲的類型。
功能游戲
| 嬰兒和學步兒典型的重復性動作游戲,用于探索物體是什么樣的以及可以用來做什么。 |
建構游戲 | 用玩具創造新事物。 |
戲劇表演游戲 | 兒童使用玩具來代替想象的事物。 |
規則游戲
| 游戲涉及公認的預設規則。這一游戲階段更常見于年齡稍大 的兒童。 |
對教師來說,清楚游戲的不同類型,認識到隨著兒童的成長,他們的社會和認知能力也隨之不斷提高,這是非常重要的。這種認識尤其有利于對兒童設定適當的期望。比如,嬰兒需要適當的玩具、空間、時間來觀察、操作和探索,這有利于幫助嬰兒了解環境的特征。學步兒需要一定的玩具和支撐物,以便他們運用和融合其日益增長的在頭腦中表征經驗的能力。學齡前兒童需要可以專注于自選游戲的大段時間和可供他們探索和掌握的許多開放性的材料(如黏士、積木、沙和水及樂高系列玩具等)。
此外,教師應該一直提供供兒童開展社會性游戲的時間、空間和材料,這些材料包括玩具娃娃、積木和玩裝扮游戲時穿的衣服。學齡前兒童在喜歡這些開放性材料的同時,也喜歡一些簡單的有組織的規則游戲。
(文章來源:中國德培教育研究院 安寧)